天心区金盆岭街道天剑社区地处长沙老城区,辖区面积20万平方米,有常住人口10643人,4579户,流动人口5641人,社区党员197人。天剑社区是典型的“三多一差”社区,即外来务工人员多、刑释解教人员多、吸毒人员多和基础条件差,情况比较复杂。近年来,长沙市天心区金盆岭街道天剑社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致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得到居民群众的真心拥护。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综治工作先进社区、湖南省治安模范社区、湖南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长沙市平安和谐先进社区、先进基层党支部等近70项荣誉。
一、舞活党建龙头,搭建党群连心桥
天剑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张国庆是全国十七大、十八大党代表,她植根社区26年,带领社区的党员,舞活党建龙头,创新载体,夯实基础,首创了牵牛鼻子工作法、零距离工作法、动态管理工作法、预警预防工作法和评比激励工作法等五大工作法,创造了党建工作的“天剑模式”。
一是“家庭党校”助推党员教育接地气。2015年1月,天剑社区积极创新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在社区内重点打造了6个“家庭党校”,旨在解决基层党建中存在的开会难、活动开展难、学习培训难的“三难”问题。以步行10分钟为标准设置“家庭党校”,学校地址通常选择在一楼的居民家中,并精配2名水平高、热情高、觉悟高的老党员担任辅导员。邀请专家不定期到“家庭党校”中进行理论辅导、时事报告和政策解答,对因行动不便、生病等原因不能参加学习生活的党员,“校长”和其他党员则会送学上门,及时把党的“好声音”传递给每名党员,通过“学、议、评、做”形式,成为了解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心的重要渠道。
二是“一看二会三本帐”助推党员管理更灵活。“一看”是指社区按地理位置将辖区分成5个片区,构建“社区-片区-楼栋”的格局,以片区为单位成立党支部,对党员进行管理。 “二会”是指日常碰头会与年度表彰会。社区党委每周召开支部书记片长会、每月进行志愿者大会、每季度举办党建、群众工作自(互)评会,并不定期举行征求意见会、学习教育会等各种各样的碰头会,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将日常工作落实下去;每年 “七·一”及年终固定召开两次表彰会,促进党员、群众在比较中进步、在竞赛中奋进,进一步激发党员、群众的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本账”是指通过民情日记坚持记录好群众反映一本帐、特殊人群一本帐和服务资源一本帐,随时掌握群众诉求,以便更好服务群众。
三是“网格化管理”助推党员服务常态化。天剑社区建立“1+6”学雷锋志愿者工作站,即设1个社区志愿者工作站, 居民区内设5个志愿者分站和1个外来务工人员分站。社区择优挑选了退休党员尹兰英作为志愿者总负责人,专门驻扎社区志愿者工作站,负责与各片区联络对接。实施志愿者登记注册、服务考勤、评比表彰等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志愿者工作点评会,年终组织隆重的表彰大会,以日常考勤结果和居民满意度为考核标准进行评先评优。以整治环境,义务巡逻,矛盾调解,结对帮扶为主题的志愿活动每天都在社区内上演。如今,志愿者已成为天剑社区一张闪亮的名片,“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成为天剑居民的共识。据统计,2015年志愿者累计出勤服务15645人次。
二、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居民获得感
获得感不是漂亮口号,不是“空中楼阁”,天剑一直为建设能量更大、实力更强、环境更美、民生更爽的社区而努力。增添健身器材、新建纳凉亭、安装路灯,修复破损路面,修缮漏水烂屋顶,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一件件、一桩桩民生实事都彰显着群众身边可感可触的直观变化。
一是把“民生立区”做到位。天剑有不少老旧居民区,由于租住户多,各种线缆杂乱牵扯缠绕如同蜘蛛网一般,不但影响美观,而且埋下火灾隐患。2015年,金盆岭街道将此纳入到“民生立区”项目之中,对棚户区内架空管线进行整治,按照横平竖直、入管入盒的方式,将各类管线有序捆扎,经过几个月的整治后,不仅视野开阔了,居民住着也更放心。
二是把“惠民资金”用到位。扫把塘农贸市场上的居民楼由于年久失修屋顶漏水,一漏就是十几年,期间小修小补多次都未能解决这一问题,顶楼的住户做饭撑伞是常有的事。根据群众意见,社区将此事纳入2015年社区惠民资金项目,目前,二号栋屋顶已经完全修缮,包括天沟、檐沟都重新做好了防水,经过2个多月的试用,居民反映已彻底解决屋面漏水问题。
三是把“真心关爱”送到位。针对日益凸显的老龄化问题,天剑社区为辖区内高龄、空巢、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打造了一个集助餐、日间照料、文化娱乐为一体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上午来这里阅读、免费用餐,与同龄人度过一天中的主要时光,晚上再回家休息,若有需要,“中心”内的志愿者也能上门接送或爱心送餐,解决了不少家庭上班时间老人无人照料的难题。
三、关注回归人员,确保一个都不落
天剑社区原名叫“扫把塘”,曾是长沙最大的“毒窝子”,辖区内先后有刑释解教人员147人,吸毒人员55人。针对这一情况,社区积极做好辖区内的刑释解教、吸毒等回归人员的清理排查,于2005年在省禁毒委的大力支持下,自筹资金500多万元建成了专业化的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并发动社区直管党员、志愿者参与到安置帮教工作中来进行“无缝对接”。一是零距离帮扶。成立了由工作人员、片长、楼栋组长、党员、家属参加的社区帮教网。特殊人员回到社区后,帮扶成员马上与其结成“多帮一”的帮教对子,主动上门进行思想疏导,同时,也通过定期组织禁毒妈妈志愿者与特殊人群互动小组活动,使他们从心理上逐渐适应社会,回归社会。让志愿者帮扶吸毒者,把吸毒者变为志愿者,把禁毒志愿者培育成禁毒教育者、研究者和传播者,构建吸毒者——志愿者——禁毒工作者良性转换的“脱胎工程”,一支以130多名妇女组成的“天剑社区妈妈禁毒联盟”组织更是享誉省内外。二是多渠道解难。为帮助特殊人员更快地融入社会,社区积极争取政府、驻社区单位和爱心人士的支持,多方筹集专项资金对生活困难无着落的特殊人员,我们发给一笔安家补助费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协调民政部门为“边缘户”的特殊人员办理“低保”,使他们生活有着落;积极帮助“三无人员”解决在住房、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困难,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社区先后为44人办理了“低保”、为100多人次上缴了子女学费、为350人次办理了生活困难补助。三是推上去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社区建立社区公益岗位预留机制,将社区巡防、卫生清扫、市场管理、单位保安等岗位预留出一部分,用于帮助回归社会后表现良好、有就业愿望的特殊人员就业,同时积极与有关单位、企业联系,争取更多地推荐特殊人员就业的机会,至今社区过度安置100余人就业。
来源:金盆岭街道,
作者:黄文霞 熊亚东
编辑:徐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