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区赤岭路街道办事处
赤岭路街道面积3.7平方公里,南北有湘江路、书院路、芙蓉路三条主干道成“川”字贯穿,自2012年区域调整成立后,经两年的建设,街道实力不断增强,财税收入每年保持在亿元级别,中小微企业达数百家,但作为天心区“金腰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财税收入占比不合理等问题,为增强街道发展后劲,街道近年在激活街道经济活力和创新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基本作法
2012年以来,街道将切实以加快推进商贸老区、金融强区、文化新区“三区”建设为龙头,全力推动项目征拆、经济发展,不断为打造“湘江东岸的璀璨明珠”贡献力量。
1、以项目征拆争发展空间。项目征拆是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的平台和基础。抓项目,在注重商业地产兼顾住宅项目的基础上,扎实促推高校转债、南湖明珠、江南华府等项目建设,认真做好了通用时代二期、乾城二期、帕克水岸三期等项目的帮扶工作。抓征拆,将在落实任务、改进方法、强化队伍的基础上,启动殷家冲地块、书院路305号地块及周边地块的项目征收工作,做好楠竹冲安置地的征拆、新建西路零星地块棚改、化机棚改项目的前期准备,协助猴子石路、殷家冲路、新城路、富绿路等项目建设工作。通过基础设施和承载项目的征拆建设,不断争取和拓展街域经济的发展空间。
2、促中小微企业发展。重点通过加大对楼宇的品质改善力度,吸引中小微企业入驻。2年来,引进40余家中小企业。街道成功引进长沙移动、孩子王等优质企业。街道以“大众创业、草根创业”为主题,开展多次“中小微企业创新与发展”活动,邀请优秀企业家到街道为创业者授课,并促成元享科技等3家企业成功申报扶持资金140万元。
3、以政务效能壮发展成果。在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进程中,壮大发展成果无疑离不开良好的政务服务和更优的行政效能。为此,街道将在“引”字上做好文章。理念引领,在产业发展方向,突出引领开发业主、用地业主在规划局面和招商引资上形成先进理念,特别注重文化、金融、高新科技企业的引入。规划引导,根据中央省市区产业规划,结合南湖片、金融生态城的整体布局,突出引导先进、优质的各类经济要素进入街域经济。2年来,已引进。机制引入,对街道而言,随着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市场机制已起决定作用,更优的行政效能和政务服务才能赢得市场主体的认同和支持。完善党风廉政、作风建设、效能监察制度,提升行政效能;将完善激励机制、培训机制、服务机制,2年间,已投入近千万改善街道政务服务硬环境,优化政务服务软实力,提供更优的政务服务。
二、街道经济发展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加快街道经济发展,需要项目建设,更需要企业做为支撑。目前街道已储备一批优质企业,但要厚积薄发,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街道发展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目前在街道范围内,对财税收入影响较大的企业大多为房地产企业,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对街道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波动作用。
2、企业创新度不高。街道企业主要集体中芙蓉路、书院路沿线,普通竞争能力不强,没有完好的产业链,聚合度不高,稍有竞争力的小微企业,在发展后,因街道承载平台不够,而选择搬离至他区发展。
3、街道没有对专门的企业孵化平台。街道虽然地处南二环内,但为城郊结合部,又近年化机、湖机企业改制后,安置小区多,遗留问题多,街道目前的楼宇大多为住宅楼盘,写字楼仅蓝调国际、乾城1号楼等,能容纳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容器”较少,且街道虽然针对企业发展制定了方案和主题活动,但没有搭建企业发展的孵化平台。
三、主要思路
当前我区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全区上下正围绕“商贸老区、金融强区、省府新区”三区建设加快建设步伐,街道将依托南湖新城开发、城中村改造等工作的大好红利,全面推进街道经济发展,激活企业活力。
一是聚集上做好功夫。紧密对接区级平台,紧密与街道范围内拥有商业楼宇资源的企业联系,完善街道孵化平台建设,科学规划,吸引活力强、品质优的企业入驻,促进资源要素合理聚集。以城市综合体、高档商务楼宇开发、企业总部引进为重点,加快书院路、湘江路两厢项目建设开发,重点引进现代服务企业。
二是建立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心。发展方式转变不仅要有要产业做为支撑,更需要相应的人才做储备。街道将通过创新,释放每个人、每个企业的创新创造潜能,在街道建立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心,通过邀请企业主分享心得、讨论发展,提供银行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平台,让企业家和其企业在街道的发展过程中同步发展。
三是突出服务型产业的发展。发挥天心“金腰带”和湘江东岸沿街街道的地理、空间优势,重点引进以电子商务为主体,传统和现代零售商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同时建好商圈,繁荣商贸业。以商业零售业为核心,加快南郊公园东大门广场建设,加大周边商贸业态的布局,加快楠竹冲整片的发展和建设。重点发展文化产业。以殷家冲地带地开发为契机,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建设殷家冲文化产业带等。
编辑:徐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