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赤岭路街道工作委员会
如何在赤岭路街道3.7平方公里这样一个方寸之地挖掘好、保护好民族文化,用文化的底蕴去滋润8万居民群众,如何将最核心的内容、最基本的文化基因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巧妙地融入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是街道上下近年来一直在探索、思考、实践的课题。
一、基本作法
从2012年开始,赤岭路街道一起通过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入手,在硬件上投入,软实力上增强,不断挖掘街道历史底蕴,寻找到方寸之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用民族文化哺育现代的居民群众的思想之道。
一是深度挖掘。现在的街道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街道要发展要创新,不仅需要深入了解曾经的文化血脉,更要准确地把握滋养街道人的文化土壤。历史上赤岭路地势险峻,清光绪《善化县志》说这里“山势盘曲如盆”,几经岁月变迁,如今的赤岭路成为了天心的“金腰带”,在这里的每条街巷、每个角落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挖掘这里历史,街道人责无旁贷。街道从2012年开始,安排工作人员10余人系统收集整理这里的历史,经2个年头,收集到新老地名100余个,整理党史史料近10篇。如通过挖掘“红色文化”基因,收集到1917年护法战争期间,年轻的毛泽东同志曾在这里指挥一师学生智缴北洋军阀三千败兵的枪支,保卫了长沙;在抗日时期这里曾进行过洪洪烈烈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这里成为早期的长沙工业圈,湖南机床厂、长沙化工机械厂、长沙水泵厂至今留存。通过深挖“历史”史实,挖掘出“曾国藩厝葬楠竹冲”等珍贵史料。街道从2013年开始,以此为基础编辑《创业赤岭画册》,分发至街道各社区、管委会党组织,用以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用以教育街道党员和居民。
二是细微入手。街道在挖掘历史的基础上,还积极传承历史,通过建筑、公园、长廊等艺术形式将昔日历史留存在街道的每个角落。一是打造殷家冲文化带。殷家冲南临南郊公园,北临革命陵园,多年来,人们出于忌讳,很少在这里投资兴业,2012年以前依旧是拾荒之地,街道成立后,通过深入挖掘左宗棠、曾国藩等历史名人、毛泽东等伟人在殷家冲的故事,将历史文化与殷家冲的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殷家冲文化带的形成。如今,殷家冲“冲”已基本填平,“冲”内的农民也洗脚上岸;殷家冲内,乾城、慢步江湾、南湖明珠等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形成了亮丽的风景线。街道引进的“红色年代”等餐饮企业在这里传播着红色文化;在殷家冲,施工围挡、墙壁成了传承历史文化的“新堡垒”,一个个曾经在这里发生的故事,一段段值得回忆的历史在留存在殷家冲300余米的“文化走廊”中供居民群众欣赏。二是兴建法治文化公园。为进一步浓厚街道法治文化氛围,实现法治天心建设与提升城区综合文化品位相结合,街道在上级的支持下,于2013年,在辖区内的广厦新村社区兴建了法治文化公园,公园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主要分法治文化广场、健身广场、母爱广场和法治故事长廊4个片区,法治雕塑、人物塑像、文化景观石、浮雕文化墙、法治长廊,突出展现法治文化的主题特色。三是兴建廉政文化广场。2013年,辖区内的白沙花园社区廉政文化广场正式建成,街道通过将中央“八不准”和各种廉洁自律格言警句刻在石头上,从细微之处宣传廉政文化。
三是潜移默化。街道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积极了一些矛盾,形成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街道通过系统的文化主题活动,日复一日潜移默化地将传统的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印记在居民群众的思想中。一是开展以宣传传统文化为重点开展道德讲堂主题活动。街道2014年投入100余万元建设街级道德讲堂,可容纳近100名居民群众,目前已开展“传统文化”、“我的创业故事”等主题活动20余次,累计吸引居民1000余人次参与。芙蓉南路社区亲子共读大学堂把现代亲子教育与经典诵读结合起来,让亲子家庭从中华传统经典中汲取德文化、礼文化,塑造健康人格,开启智慧.二是开展以提高街道干部素质的“学习领跑活动”。街道设立的读书室已收藏图书1000余册,在各社区、管委会建立的图书室藏书近4000册,街道以此为基础,深入开展“学习领跑”主题活动,号召街道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每月多读一本书,在街道形成为良好的读书氛围。三是开展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志愿活动。古人说,“出入为友,邻里相亲,守望相护,疾苦相扶”,表明了人们对和谐邻里关系的珍视与追求。赤岭路街道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给辖区文艺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街道及各社区的趣味运动会项目多样、趣味性强,“予娱乐于健身”,发动辖区上千名群众参与,切实践行了 “全民健身”理念。近年来,街道以“邻里守望”为主题,开展志愿活动,吸引省直机关、市直机关在职党员1000余人参与志愿服务,新丰社区的“星星联盟”让数名自闭儿童感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带来的温暖;芙蓉南路社区的“邻里守望”志愿者服务站为社区居民解决物业、保洁、健康、文体等日常生活的问题;“E刻服务圈”成为志愿服务品牌深受居民爱戴。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街道应更加重视文化的投入。虽然近年,街道对社区建设投入不少,但在社区建设与社区文化融合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投入。
二是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在专业人才方面,街道、社区普遍缺乏懂文艺、有经验、有热情的街道、社区文化工作者,虽配备了文体专干,但具有一技之长、热爱群众工作的文艺活动带头人数较少。而街道、社区兼干兼顾社区其它日常工作,任务重、待遇低,同时缺乏学习培训的机会,开展日常工作只能凭借有限的基础和主观经验,导致在组织文化活动时缺乏系统性。
三是需要进一步提升街道文化品味。街道需要在近年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但仅限于满足居民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内涵不深刻, 虽然挖掘了一些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但利用得还不够。街道尚未能形成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发展不健全,对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不够。
三、下一步发展方向及对策建议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文化是和谐的助推器,街道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养,街道将不断发掘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在方寸之地延续民族文化血脉。
一是提高认识。在新形势新任务之下,街道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文化事业发展经费的财政预算要逐年提升,逐步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从政策、资金、制度上推动文化事业长足发展。
二是科学规划。赤岭路街道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可结合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制定街道文化事业发展规划。通过挖掘历史有计划有重点地给予继承、保护和发展。对于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可依照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体现特色的原则来为新老城区配备相应的文化设施。
三是加大投入。可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模式,通过文企联姻、企业冠名、社会赞助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街道和社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如在项目建设中、在房地产销售中都可融入街道文化。同时可与艺术团体、艺术院校深入合作,促使街道文化事业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编辑:徐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