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调研与思考

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璀璨天心、融城核心”的大背景下,准确把握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明确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对于和谐社会管理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

赤岭路街道于2012年7月析置成立,东至芙蓉南路、南至南二环、西至湘江大道、北与裕南街、金盆岭街道接界,总面积3.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6万余人、流动人口1.26万人。街道下辖白沙花园、新丰、芙蓉南路、南大桥、广厦新村、书院路6个社区和新开管委会1个村,人员构成较为复杂,社会管理难度较大。街道现有31个党支部,其中社区党支部13个、管委会党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2个、两保站联合支部1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支部14个,建有远程教育站点9个,现有党员1025名,其中机关企事业党员116名,社区、管委会直管党员909名。近年来,街道工委坚持以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引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使基层党建工作与基层社会管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一)以“大党建”引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社会管理合力。街道工委立足于党建工作一盘棋的“大视野”,进一步调整理顺“小区域、大党建”的组织设置和合理布局,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搭建党建联建平台,把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100余个基层党组织、近3000名党员纳入区域化党建“一盘棋”中,力求打破条块之间的分割,党组织之间的壁垒,党员之间的隔阂,整合党的组织资源为驻区单位和社区群众服务。在街道工委的统筹协调下,社区“两新”组织、社区单位积极参与到40余个惠民资金、20余个民生立区、社区提质提档、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民生工程,主动认领社区服务项目,出资出力共建和谐社区。如湖南千手千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多次慰问和资助辖区贫困学子。湖南环楚、湖南锐和律师事务所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定期到芙蓉南路、广厦新村等社区免费为青少年朋友举办法律知识培训。广厦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坚持常态化为辖区居民义诊,送医、送药。湖南电器研所、湖南交通科学研究院、天心区消防中队等行政党组织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结对帮扶社区困难党员群众,为困难党员群众送钱、送物、送岗位。

(二)以“网络化”党建突破时空限制,延伸社会管理触角。近年来,街道工委与网络阵地紧密对接,依托互联网平台,积极探索“网络党建”新模式,不断激发社区党建活力,延伸社会管理触角,实现政府与群众沟通“零距离”。街道8个党务、政务、居务窗口又集体进驻 “E刻服务”网,覆盖居民群众达3万余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向党员群众推送“微党课”、“微视频”、“微故事”和经验做法,回应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切,超过10万网民关注,1.3万人次参与互动。成功搭建了党建宣传的“新阵地”和社情民意的“直通车”,通过线上用心交流,线下用心做事,在最美社区建设中起到连心桥、助推器的作用。服务联网,推进服务群众“无缝隙”。依托科技化、信息化手段,建立微信群、QQ群,有效整合社区内各类党建资源、社会资源,与500余家社区单位、机构、组织签订服务协议,为居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教育文化、老年服务、家电维修、美食餐饮等服务。

(三)以“组团式”党建服务居民群众,精细化社会管理。积极创新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实施精细化管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2012年7月析置成立以来,街道以“党员挂牌亮身份”为抓手开展楼组党建工作,至今共建成党员先锋楼组468个,其中示范楼组32个,楼组创建率达87.5%,涌现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的特色楼组品牌。引导党员特别是在职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争做楼组卫生监督员、矛盾调解员、生活服务员、文化宣传员,把服务延伸到楼组,渗透到居民家中。2013年以来,街道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党建”工作,划分为7个责任区和35个块区,并组建了72支服务团队,在社区治理中实施“八个一”工程(制定一套治安防控方案、组建一支巡防队、制作一个宣传橱窗、使用一个土喇叭、建立一本执勤本、佩戴一批“红袖章”、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召开一次调度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整合社区(管委会)干部、楼组长、社区民警、党员骨干、“两代表一委员”等力量组团聚力,对固定网格实施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和多元化、人性化、即时化、精细化服务,解决民生困难,就地化解矛盾。至今已走访11689户,走访率为98%,收集问题建议206条,诉求办结率为93.8%。通过“组团式党建”,实现了社会管理和党建工作的交融,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渠道,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上,党建工作与社会管理服务的耦合点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对基层党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辩证关系,简单地认为党建就是管理本单位的党员,组织本单位的活动,思想上不敢走出“围城”,导致工作体制内循环,其资源优势无法惠及基层,难以渗透到社会管理与服务中,党建和社会管理“两张皮”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

(二)机制上,党组织体系与社会管理体系的联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社区党组织体制已建立完善,但由于驻社区内的一些市、区党组织、行政组织之间与街道没有隶属关系,权威性和约束力不够,在运作中还存在着条块不能整体联动的问题以及“块热条冷”、驻区单位不积极、不热心等现象。如在牵头、组织、引导区域内各类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社区共建时,往往凭借的是以感情来沟通工作,以文明素质来规范行为,缺乏一定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同时,部分党组织互联互动的意识和能力还比较弱,习惯于“闭门造车”,不能用开放的姿态、开拓的视野、战略的眼光参与社区共建共享。

(三)力量上,基层党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民众利益诉求多元,社会矛盾复杂化,给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社会管理创新能力还明显不足,一些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工作中找不准切入点,就党建抓党建,党建工作与社会管理工作结合不紧密,对如何通过党建工作,推动和创新社会管理思考得不够,等等。

(四)内容上,基层党组织、党员服务群众的渠道还有待进一步拓宽。近年来,街道党工委积极发动社区党员奉献社区、服务居民,举办基层党组织党员联系群众服务发展案例演示两届,评选出优秀案例20余个,但是我们发现这部分热心参与社区事务的党员群体比较固定,而且大都局限于医生、教师和干部等身份。其原因,一是部分社区单位的负责人重视不够;二是在职党员自身意识不够。一些社区党组织反映,部分在职党员认为党员完成本职工作、组织服务本单位群众、部门维护好自身的利益就是一种奉献追求,对所在社区公益事业和社会发展不够关心,一些服务机关坐等服务对象上门办事,导致“服务关口”难以前置,服务重心难以下移。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要打破思维、时空、条块等限制,坚持以开放的视角、开放的思维、开放的精神来谋划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盘活基层党建资源,以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以更加有力的举措不断开创社会管理新局面。

(一)着力观念更新,打造创新社会管理的共同价值体系。要跳出“党建工作是某些部门、某些人的工作”误区,树立“一体化”、“一盘棋”的党建理念,把党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纳入各行各业的工作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建立“党建引领、社会管理、服务为先、共建共享”的共同利益和价值体系,凝聚社区共识,培塑共同理想,找准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职能的耦合点、着力点、契合点,做到党建引领和社会管理创新有机融合、互促共进。要落实责任,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纳入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考核体系;强化检查指导,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履行社会管理职责情况的督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群众优势,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二)着力组织创新,夯实创新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

要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以党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将街道辖区内无主管单位的企事业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全部隶属于街道党工委管理,辖区内的大型单位和有影响的部门党组织负责人通过党建联席会选举成为街道党工委兼职委员或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从而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街道社区一体化的区域性党建工作新模式。同时,采取在经济组织和产业链上设置“产业型”党组织、在社区设置“服务型”党组织、以老龄党员为主体设置“余热型”党组织、以党员兴趣爱好组建“兴趣型”党组织、在外来务工较集中的地方设置“流动型”党组织,进一步夯实党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组织基础,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为工作主体,各类群团组织和社会团体组织相互配合参与社会管理的组织体系。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龙头带动作用,有效整合区域内党建资源、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进一步畅通各类党组织共驻共建、发挥作用的渠道,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真心真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按照“与驻区单位共建、向社会资源借力”的思路,结合社区建设与管理特点,科学设计共建载体,精心打造服务平台,充分调动驻区单位资源为社区建设服务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影响力。积极探索适应社区管理新形势的群众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群众工作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内容,增强党组织的渗透力、感染力。

(三)着力素质提升,增强创新社会管理的骨干力量。要着眼于提高“三种能力”,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抓班子、建队伍,强化基层组织管理能力。抓好“班长”工程,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尤其要高度重视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着力打造能够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严格做好党员队伍的发展工作,把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有文化,办事公道、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人发展为党员,让党员队伍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生力军。抓学习、重培训,强化基层组织为群众谋幸福的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核心是改善民生。要围绕社会管理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采取党员分类定位管理、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等方式,全面提高党员队伍推动科学发展、协调利益关系、应对突发事件、做好群众工作的实际能力,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和群众内在需求的有效对接。抓重点、建机制,强化基层组织解决矛盾的能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坚持依法行政,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各种不同利益关系,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要进一步完善群众工作机制,形成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信访接待和处理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等,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四)着力服务贴近,健全创新社会管理的民生服务阵地。针对党建工作组织体系内循环、部门封闭运行、服务群众不够深入、服务社会不够广泛、服务基层不够到位等问题,要进一步延伸党建工作的触角和领域,探索监督管理机制,引导党员同志克服“关门讲党建、闭门讲奉献、守门搞服务”的思想,在思路上由“自下而上”向“自上而下”转变,在工作上由“八小时内”向“八小时外”拓展。如社区党组织要全面、准确地掌握进社区在职党员的人数、特长和服务意向,通过向在职党员发放“公开信”、开座谈会、设接待日以及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鼓励更多在职党员亮明身份。要积极探索双重管理机制,建立单位主管、社区协管的在职党员双向互动、双向反馈机制。如明确在职党员所在社区党组织对其现实表现、成长进步拥有话语权,规定在职党员到本人居住的社区持卡登记报到,根据自身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认领岗位,自愿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同时,各级基层党组织要打破行业和地域界限,拓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渠道,拓展为民服务领域,建立志愿者上岗接待、24小时服务热线、定期服务和走访联系等制度,积极开展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精神文明服务等,切实通过“开放式”服务展示部门形象,通过“社会化”服务展示组织形象,通过“零贴近”服务展示党员公仆形象。

来源:赤岭路街道,

作者:袁仕益

编辑:徐拓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党建
  • 民生
  • 政务
  • 文化
  • 教育
  • 天心头条
  • 天心要闻
  • 工作动态
  • 热点专题
  • 区情简介
  • 天心视角
  • 媒体报道
  • 影像天心
  • 理论探讨
  • 天心手机报
  • 领导之窗
  • 天心文艺作品展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天心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