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区委书记曾超群到天剑社区实地指导“家庭党校”工作。
陶芳芳 王文隆 邬智勇
心系贫困家庭生活疾苦,开展百日大走访,送温暖、解难题,让爱进万家;
大学生就业面临困境,开办专场招聘会,把就业、创业服务送到家门口;
道路坑洼,绿意暗淡,大力改善“外在的幸福”,为居民构建一个温馨清爽家园;
邻里有难,邻里纠纷,学雷锋志愿服务帮扶此起彼伏、延绵不断,“红袖章”成为创造幸福的重要力量……
走进长沙市天心区金盆岭街道,一曲幸福笙歌,正声声扬耳、分外动听。
2014年,天心区委书记曾超群坚定提出“民生立区”发展要求,民生事业自此成为天心“刚性”战略。
作为天心发展要地,金盆岭街道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执政为民”理念,以党建为统领,以实现“幸福金盆岭”为目标,不断为民办实事、解难题、谋福祉。
在这里,民生福祉大于天!
安民心:强基固本,做一支“民生为先”的执政队伍
“抓党建,重在抓民生。”
这是金盆岭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文辉的民本情怀,也是街道党员干部的共同为政理念。
为将这一理念深深植入943名党员干部心底,街道深植红色基因,在机关支部、社区党组织、非公党组织分别成立了“红色家园”、“红色港湾”、“红色驿站”。通过这些平台,定期开展党建活动,浓厚党建为民氛围。
同时,大力落实“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要求,每位党员明确划分了责任区域。因此,在将“口袋”党员、“隐形”党员聚集到党组织中来的同时,也使得居民有了充足的表达诉求的根据点。不少居民为此举点赞:“现在有难处、有意见,跟楼栋长一说,很快就能得到回复。”
在不断探索、搭建全新群众工作组织框架时,街道也源源不断地为百姓注入温暖之泉。
街道通过“干部联党员、党员联群众”的方式,深入基层,集民情、知民意、解民难。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打造“群工站—群工分站—群工队员—民情联络员”层层推进、全面覆盖的帮扶体系。
“家里实在困难,正愁时,街道干部送来了慰问金” ;“我年纪大,腿脚不方便,社区干部帮我买回了米和油”…… 受到利惠的居民们,纷纷赞不绝口。据统计,今年以来,街道党员干部共走访群众11537人、为群众做好事413余件。
此外,街道各个社区纷纷创新举措,将党建惠民的形式呈现得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在天剑社区,党校开到了居民家门口。
天剑社区是老旧社区,辖内共有党员194名,离退休老党员却占据了8成。
“老人们腿脚不便,不能及时参加社区组织的党课、了解到党的新政策。于是我们就把党校开到他们家门口。”天剑社区书记张国庆说。
“家庭党校”共设6个,均选址在居民集中的地方,每星期举办两次活动。解读党的政策、探讨居民诉求……在社区退休党员刘恕君看来,家庭党校更像一个“家”,在这里,可以学习最新的政策知识,也可以为“家”人谋好事。
今年以来,“家庭党校”共开展学习267次,开展志愿者服务等16755人次。
为民办实事一件,加5分;主动排查纠纷,加5分……涂新社区于今年年初创新推出“党员分类积分制”管理,社区238名党员全部列入考评。党员干了什么,在积分册上一目了然, 一改往年“ 年底民主评议凭印象”的情况。“这种方式,督促我们更贴近百姓。”社区一名党员表示。
党员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群众也跟着干。一个个“志愿者”随之涌起,争着为政府干点事。
51岁的刘嫦娥,长期从事社区志愿者服务,成为了街坊邻里熟知的志愿者骨干;社区困难党员雷桂英,安全巡视、维护环境、调解邻里纠纷等志愿服务一个不落;如今,全街道近千名志愿者,成日穿梭在街道各个角落,将党的温馨,浸润在每个居民心田……
顺民心:民声在哪里,发力点就指向哪里
今年,长沙市启动惠民资金项目,在全市每个社区配备20万元用于民生建设。
金盆岭街道各社区的惠民资金怎么用?
顺着民心用!
位于扫把塘农贸市场楼上的两栋居民楼,共住着84户居民。因为年久失修,十多年前屋顶开始渗水漏水。尽管期间大修小补多次,但都未能彻底解决。
在社区党员干部走访过程中,居民修葺屋顶的迫切声音,深深烙印在干部心头。
今年9月,扫把塘屋顶修缮工程列入社区惠民资金项目中,并随即启动开工。
短短一周后,防水工程完工。工程质量经过几场瓢泼大雨的考验,通过了验收,饱受漏雨之苦的居民们奔走相告,无比激动:“政府配套资金改善民生,我们心里真的高兴;资金也根据我们的需求来花,我更是打心眼里感激。”“困扰十多年的难题终于彻底解决,以后再也不用撑着雨伞做饭了!”
“装了电子防盗门后,我们心里踏实多了,社区为我们做了大好事。”今年11月,黄土岭社区涂北新村如期完成安装电子防盗门惠民项目。家住涂北新村11栋的陈嗲开心地连连道谢。
涂北新村为上世纪90年代建的小区。时间弥久,技防、人防措施滞后,成为金盆岭街道入室盗窃等高发小区。居民们一直希望能安装防盗门。
惠民资金工程启动后,社区党员干部将他们这一期盼变成了现实。
从新生幼儿家庭慰问,到公共设施维护,从困难群体救助,到筹办文娱活动乐活居民,惠民资金每一笔使用,均是顺着民情、遵着民意来支出。今年,全街用于惠民工程的资金达120万元。
“民生服务,应坚持带着感情做事。民声在哪里,发力点就该指向哪里!”这,成为街道民生服务的一贯思路。
暖民心: 惠民实事项目化,一件接着一件办
一条条新修的水泥行道干净整洁,一棵棵新植下的小树苗挺拔着身姿。寒冬之际,金盆岭街道雅礼天心中学旁的居民们,心里却是暖暖的:“年底前,这里将建成黄土岭社区公园,我们又多一休闲好去处了。”
这座近2000平方米的社区公园,谁能想到昔日竟是人们“谈虎色变”之地。
这里原是10多栋的违章建筑群,租住着一群捡废品的外来务工人员。环境本来就极为脏乱,加以他们在周边种菜、倒粪水,导致蚊虫多、臭味浓,恶劣的环境令生活在周边的社区居民苦不堪言。
结合长沙市史上最大规模拆违行动,以及天心区“民生立区”铺排重点民生项目3年超过300个的要求,拆违,列为街道“民生立区”项目。但,拆违又何其艰难!为了做通居民工作,“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机制是街道干部的常态。
“前期上门劝导,足足耗时两个多月。”负责拆违的街道城管办一位工作人员回忆起来,依然满脸愁容。
克服重重困难,如今,一个清爽靓丽的社区公园终将掀开面纱。看到周边居民喜笑颜开,为政者们备感欣慰。
以民生立区建设为契机,将惠民实事项目化,为民实事在金盆岭街道,一件接着一件办——
辖区内三角坪商住楼里,自来水管、燃气管等乱接乱搭,外墙霉变开裂,污水横流。“民生立区”项目实施下,街道共耗资200多万元将其粉饰一新。仰天湖长沙锌厂宿舍200多户共用两个老旧旱厕,臭气熏天,年久失修,列为民生项目后,改为了水冲式厕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黄土岭路沿线人行道近十年来没有维修过一次。近4000居民踏在上面,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民生立区,让黄土岭路今年9月旧貌换新颜……
据统计,近两年来,街道先后启动16个民生项目,涵盖居家养老、道路交通、社区医疗等方方面面,惠及居民数万人。
一本民生账本,刻在为政者心间;一串民生硕果,挂在百姓绽开的笑颜上。而为民行动还在扎实推进,幸福笙歌,声声不断、曲曲动人。
来源:互联网
作者:管理员
编辑:徐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