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五个坚持” 强力推进意识形态工作

“欲灭其国,先毁其史”,这是亘古不变的一条规律。

“史”即意识形态,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被誉为“生命线”、“灵魂”、“统帅”,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较之其他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只有充分发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政治优势,才能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消除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干扰和威胁,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生根,才能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各国之间软实力较量加剧,给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一重要论述,道出了意识形态工作对党、对国家、对民族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指导作用,也为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和现实路径,提供了新思路、新举措、新角度。

一是坚持抓舆论,树立风清气正的宣传导向。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担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的重大责任。当前,要抓好舆论,就是要在重大问题上帮助党员干部划清是非界限;在思想引导上帮助群众理解党的主张;在精神建设上帮助社会培养文明道德风尚;在提升生产上激发企业创造创新活力;在法制建设上不断推进民主促进和谐,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历史已反复证明,一个缺乏统一价值认同的社会,很容易陷入一盘散沙;一个没有坚强精神纽带的民族,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谐。而统一的价值认同、坚强的精神纽带,都要正确的舆论引导。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欲灭其国,先毁其史”,这是亘古不变的一条规律。

“史”即意识形态,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被誉为“生命线”、“灵魂”、“统帅”,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较之其他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只有充分发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政治优势,才能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消除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干扰和威胁,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生根,才能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各国之间软实力较量加剧,给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一重要论述,道出了意识形态工作对党、对国家、对民族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指导作用,也为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和现实路径,提供了新思路、新举措、新角度。

一是坚持抓舆论,树立风清气正的宣传导向。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担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的重大责任。当前,要抓好舆论,就是要在重大问题上帮助党员干部划清是非界限;在思想引导上帮助群众理解党的主张;在精神建设上帮助社会培养文明道德风尚;在提升生产上激发企业创造创新活力;在法制建设上不断推进民主促进和谐,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历史已反复证明,一个缺乏统一价值认同的社会,很容易陷入一盘散沙;一个没有坚强精神纽带的民族,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谐。而统一的价值认同、坚强的精神纽带,都要正确的舆论引导。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坚持抓舆论作为工作的第一使命,树立风清气正的宣传导向。

二是坚持抓方法,探索鲜活易懂的表达形式。习近平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积极探索新形式和新方法,不断增强宣传形式的感染力、吸引力、说服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才能使意识形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创新,一方面应坚持积极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方式,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把晦涩难懂的语言用大众话语讲透彻、说明白,才会让思想传递到位、精神落地生根;另一方面应坚持生动鲜活的表演表达方式,将党的理论政策、思想意识与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公益广告、漫画海报、群众晚会、社区活动、感人故事、鲜活人物等资源,为大众构建一个思想和行为的“拟态环境”,让意识形态工作可亲可近、可学可用,群众才会主动参与,才会在欣赏表演艺术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是坚持抓观念,培育高尚文明的道德风尚。习近平指出,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随着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一些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在这种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对进一步促进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凝聚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产生了十分巨大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面规范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核心价值追求,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取向,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培育出高尚文明的道德风尚,开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新境界,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四是坚持抓正面,激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所谓正面宣传,是指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中体现时代特色、代表社会主流、具有积极意义的人和事进行的具有倾向性的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做好抓紧正面宣传,有助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增强认同感,提升自信心,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如何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处理好正面宣传与客观真实的关系,不拔高新闻事实;处理好正面宣传和语言艺术的关系,把握好时、度、效;处理好正面宣传与负面事件的关系,多报道在处理事件中的努力和作为;处理好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关系,掌握好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五是坚持抓变化,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习近平强调,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当今,中国已经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更好地了解世界。因此,意识形态工作要紧跟变化,既将世界的声音传进来,又把中国的声音传出去。融通中外,必须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既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的文明成果,不断丰富我们的概念范畴表述,又发扬传播中华文化的精神基因和精神标识,使中外话语体系更好地相融相通。细化来讲,就是我们对内接收和对外传播的概念范畴表述既要体现国际视野,又要符合中国国情;既有普世的价值观,又有鲜明的特色性;既要与国外习惯的话语体系、表述方式相对接,又要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打造这样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才有利于中国声音传与世界声音的无缝接轨,有利于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中国更好、更完整的的认识国际社会,国际社会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国。

来源:桂花坪街道

作者:张少林

编辑:徐拓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党建
  • 民生
  • 政务
  • 文化
  • 教育
  • 天心头条
  • 天心要闻
  • 工作动态
  • 热点专题
  • 区情简介
  • 天心视角
  • 媒体报道
  • 影像天心
  • 理论探讨
  • 天心手机报
  • 领导之窗
  • 天心文艺作品展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天心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