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花烂漫,雨后的艳阳暖暖地照在身上,湘江岸边,车流如织。黑石大桥与湘府大桥之间,大片的油菜还在开着繁茂的花,河水潺潺,浅吟低唱,一波又一波踏春的人们绽放着笑脸将车停在堤边,带着老人,牵着孩子,在花丛中嬉戏、追逐,在绿茵地上休憩、打滚、放风筝,在江边垂钓,看“日出江花红胜火”,赏“春来江水绿如蓝”。摆摊的小贩也赶集似的来到这里。他们都是那样的快活!那样的惬意!恍惚这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们更幸福的人啦!
这光景着实让旁观者也油然而生一种幸福感,很想把这美丽的瞬间捕捉下来。
然而,去年这时光,也是眼前的这番美景,却当我两次三番把相机举起的时候,又犹豫了。微风吹起,河堤上白色的塑料袋、纸片像蝴蝶一样飞入了镜头。我只好放下手中的相机,边捡边嘀咕:“谁这么乱扔?”放眼望去,江堤上,宛如长龙的各类小车一字排出足有几公里,车轮下,随处可见果皮、纸屑、塑料袋。我有点愤怒,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这绝不是一两个人所为!继而环视风光旖旎的新江堤,我终于明白:因为这段江堤风光带修好的时间还不太久,虽然打响了湘江保卫战,治污清乱正在进行中,但配套设施尚未完全跟上。此时,我能为“母亲”做点什么?对!还是把这不文明拍下,写份报道曝光,让大家自觉爱护家园,同时发给相关部门,以期有关部门尽早增设收集垃圾的“不动岗”和“流动哨”。稿和照同时发给了有关部门,也发到了网上。但还是放不下心,几天后,趁着清明假日,我又来到了母亲河畔。呀!江堤上,游人如旧,车龙如旧,却见不到映入眼帘的果皮、垃圾。堤边增加了一排穿着绿工装的小胖墩——不动岗,还时不时有“流动哨”在移动。风儿吹过,菜花摆动,清香阵阵,风筝在蓝天翱翔,不知是哪个学校的学生拉练队伍,正举着红旗,沿着大堤向南挺进。我欣慰地笑啦,默默地念叨着:还真没想到变化竟如此之快,如此之大呀!十八大的春风改变了部门作风,也正在改变老百姓的习惯。
今天,凝望着如串珠般的小洲,我又陷入了沉思:湘江,你用你甘甜的乳汁养育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无私地奉献着。你那早已逝去的‘咿咿呀呀’的摆渡声还深深烙在我的记忆里,拎着小桶在河边捉小鱼、捞小虾、抓螃蟹、捞小虾、拣河蚌的童年趣事还历历在目。20世
纪70年代当橘子洲大桥横跨湘江之时,人们便告别了坐轮 渡到荣湾镇、岳麓山的历史,当时一群毛头小子和丫头,那种兴奋劲,简直近乎癫狂,他们在大桥上来来回回的跑啊跳啊,一会看桥头堡上战士的英姿,一会到橘子洲上追逐,一会下到河里游泳,一会捡漂亮的石头,一会模仿青年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大声朗诵:“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类霜天竞自由”。那是一种何等的情怀,何等的气概,又是何等的叫人留恋、感叹啊!
夕阳西下,游人悄悄地散去,我却久久不愿离去。晚霞把河水染得通红,暮霭降临,鱼舟已靠岸,江水轻轻地拍打着堤岸,像情人在窃窃私语。两岸的灯火亮了,城市的灯火亮了,农家的灯火也亮了,母亲河变得更加神秘而幽静起来,一座座飞虹般的大桥上更是流光溢彩,我为母亲河上的巨变而兴奋:几年间,仅仅长沙段就有了七桥三环两隧,两岸的绿化及配套设施正向湘潭、株洲延伸,前不久市里又提出要将湘江里的所有小洲进行统一规划,我禁不住大声的喊了起来:“湘江,我的母亲,将来你一定比“莱茵”更漂亮!”
我陶醉在袅袅丝竹之音的傍晚,陶醉在一种烂漫、幸福与祥和之中。
朋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家园将变得美好无限!
来源:天心区诗词楹联协会
作者:李快云
编辑:徐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