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城郊结合部的群众工作

  做群众工作是基层干部的职责要求,也是工作能力的体现,更是对执政能力的考验。走群众路线历来是我党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十八大提出了党员干部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群众生活,掌握群众动态的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成为当务之急。今天,我根据十八大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谈谈做好新形势城乡结合部群众工作的一些体会:

  一、造成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难做的三个因素

  (一)村规民约与法律法规的冲突,出现了一定的矛盾

  村规民约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但在现实中往往是通过村民表决的村规民约与法律条文相冲突。受害方大多是弱势的一方,加之弱势群体维权难,赢了官司执行难。如“半边户”的权益保障问题,“独生子女多享受一人份额”拆迁安置、利益分配问题等在法律中有明确规定。但由于半边户、独生子女户群体人数较少,在村规民约表决过程中影响力较小,其权利往往得不到保障。村规民约与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成为城郊结合部的群众工作的突出难题。

  (二)舆论监督与干部公信力提升的矛盾,始终难以做到双赢:

  舆论监督是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的法宝,没有监督的权利必然滋生腐败。但在现实生活中,突出舆论监督势必加大负面报道,从而大大削弱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正面影响。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信任,群众要信任干部,干部要值得信任,群众才会有正思维,产生正能量。但部分媒体频繁报道政府缓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导致群众产生片面认识,以偏概全,认为政府负面多,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失去群众信任,从而失去工作基础,形成干群矛盾的心理屏障。

  (三)基层干部的责、权、利不对等,群众对情、理、法难厘清: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对上要落实各项任务、迎接各线考核,更要应对突发事件依程序;对下又要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好务。现在群众诉求多样,思想多元,对法律断章取义,为己所用,情、理、法分不清,交织在一起,或者根本不讲法,只蛮讲理,逼得基层干部无可奈何,违心表态,以暂时的稳定带来后患无穷,社会不稳定。如在农村房屋拆迁中遇到建新房而旧房未拆的,按政策规定只补新房,旧房没有补,但拆迁户不理解、不接受,强拆后上访不断,成为了一个老上访群体。如103号令执行过程中群众提出物价上涨、补偿标准未涨的问题,我们作为政策的执行者,觉得力不从心,虽有责任做好群众工作,但无权利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责任和权力不对等是基层干部处于尴尬境地的重要原因。

  二、做好新形式下群众工作的几点收获和建议

  我在城郊结合部工作了21年,纵观了由乡到镇到城市的变化,亲身感受了群众思想由简单到复杂的转变,群众工作日渐难做,基层干部日益难当,但是只要我们用心,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一)必须养成三种思维:

  1、多赢思维。城郊结合部开发力度大、建设速度快,群众思想多元,诉求多样,作为政府在考虑发展的同时也要为当地群众利益着想。如项目建设过程中一些小工程,同等条件下,依法依程序,可以优先当地群众。对于工程质量,要加强监管,保证优质如期完成。又如工作岗位,要在考虑项目引进时就要把本地农民就业问题作为一个必要条件纳入合同内容,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2、哲学思维。哲学思维即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分析当前的矛盾和问题。城郊结合部的特点就是外形上的似城非城,似乡非乡,人员身份上似居民非居民,似村民非村民,这样就必然导致管理上的无所适从和无所适应,按城区来管,条件不成熟,农民不适应;按农村来管,对象已改变,对象在改变,由此只能辩证地来看待当前的复杂矛盾,采取灵活机动的管理办法应对当前。同时,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尽快回到城市管理的轨道,让群众安居,使管理者心里踏实。

  3、法治思维。“法制”早已进入了人民的视野,以法治国、依法行政早已形成了上下的共识,但在城郊结合部,法制还不够健全,法治也就难显效力。这不是哪一个层面的问题,而是现实造成的。比如:安置拆迁条列上明文规定“先安后拆”但现实中没有几处能做到;比如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明文规定:妇女儿童的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害,但在村规民约中就出现明显冲突。这些都说明城郊结合部的法制道路还很漫长,法识任务还很重要,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一定要用法治思维去思考问题,一定要把法律法规灌输到群众的心目中,形成从上到下真正意义上的以法办事,才会使法治思维变成一种习惯。

  (二)必须做到“三心”

  1、同理心。心理学叫移情,通俗地讲就是将心比心。如做拆迁工作时,就须想想“假如我是拆迁户,一定会争取利益最大化”,故在做拆迁时在依法前提下和国土局商量用足用活政策;又如处理计外怀孕时,若站在她身体保养和家庭教育等角度,比一味强调“计生是基本国策”效果要更好。

  2、稻穗心。稻穗是越成熟弯得越低,做群众工作更需要弯下腰,低姿态,群众才会接受你,若你一开始就趾高气扬,群众就排斥你,工作也没法做。

  3、敬畏心。群众绝大部份是可爱的,懂理的,但有时也有可怕的一面(当然有有理和无理之分),作为基层干部对群众也要象对组织对法律一样心怀敬畏。俗话说得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在群众这最管用,我们基层干部面对群众都尽量说真话、表真情、用真心,怀敬畏,干群关系才会逐步融洽。

  (三)必须做足三门功课:

  1、调查研究。做群众工作要尽可能提前深入群众,了解事情真相、对象的个性特点,甚至群众与群众之间微妙的人际关系。做足了这堂课,你心里才有底气,才不会心虚。如做拆迁工作,你就得全面掌握他家的人口情况、房屋情况、家庭谁作主、社会关系等,这样就为最终协议签订奠定良好的基础。

  2、现场解惑。首先是倾听,作为人最根本的需要是被尊重,尤其是底层群众,他有想法有诉求要表达,要释放,这时就要求干部有足够的耐心和真诚倾听,有时让群众发发牢骚,就已经解决了一半的问题;其二是沟通,在主动沟通中了解群众的想法,在沟通中宣传政策、法规,在沟通中求得理解支持;其三是分析、决策,群众看问题、提问题出发点各不相同,基层干部要认真分析,科学决策,而不能东摇西摆,要有自己的价值取向,要有自己明确的意见。

  3、反馈及时。一方面群众工作是系统工程,矛盾层出不穷,常常是这个问题还没来得及解决下一个问题又来了,但干部一定要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而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只有承诺没有兑现。另一方面做群众工作没有一定之规,统一模式,需要一次次总结反思才能提升能力,达到对症下药的、应对自如的水准。

  (四)必须具备三种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水平往往标志着思维的水平。一名基层干部在面对群众、上传下达、解释政策、答复诉求、组织会议都需要语言表达。语言的表达是一种基本功,在与群众交流沟通时,要做到沟通顺畅,要使群众接受,还须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用群众的语言,朴实朴素,使人听得懂,听得进,容易接受,这个时候一定不要之乎者也,买弄水平,故弄玄虚,那就适得其反。二是要用地方话,在我们这地方,如果一个基层干部以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出现,那就与群众之间无形中拉开了距离,老百姓会认为那是打官腔,他们不愿意听也无法接受。

  2、沟通协调能力。基层干部要在言行举止上给人以亲和力,笑要真诚,衣要朴素,配饰要简单(一支笔、一本笔记本最好),要喝他家的茶(哪怕杯子没消毒,不干净),要坐他家的凳(哪怕有灰尘),要逗他家的孩子(哪怕孩子不懂礼貌)等,才能拉近距离。当然,碰到无理取闹的群众,干部无需和他吵,只需用平和的语调、语气,但必须用坚决态度表明你明确的意见,行就行,不行就不行。

  3、复杂问题的把控力。城郊结合部,尤其是像先锋街道处于大开发大拆迁时期,拆迁安置、利益分配,新老政策更替交叉,利益群体诉求交着,复杂问题层出不穷,难以预计,更需要我们的基层干部在现场处置、思维层次、心理素质、道德修为等各方面不断提升复杂问题和多变形势的把控力。

来源:先锋街道

作者:鲁意芝

编辑:徐拓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党建
  • 民生
  • 政务
  • 文化
  • 教育
  • 天心头条
  • 天心要闻
  • 工作动态
  • 热点专题
  • 区情简介
  • 天心视角
  • 媒体报道
  • 影像天心
  • 理论探讨
  • 天心手机报
  • 领导之窗
  • 天心文艺作品展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天心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