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粟,小粟”,在新天社区常听到居民这样亲切的称呼。小粟就是新天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残协主席粟晓宇,她今年37岁,于2005年来到天心区新开铺街道新天社区从事基层工作,多年来,她以自己的表率作用、敢于创新的性格和无私奉献的爱心,扎扎实实为残疾人服好务,她的工作赢得了残疾人和居民群众的赞许,社区是长沙市第一批“残疾人工作五星社区”并已连续三年保持这一称号。同时她个人也获得“全国敬老孝亲之星”、“长沙市群众工作先进个人”、“天心区十大明星社区主任”等多项荣誉。
一、身先士卒,当好社区残疾人工作的领头雁
新天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是由两个拆迁安置经济适用房小区组成,因此居住人口比较复杂。为进一步摸清社区残疾人的底子,作为残协主席的她带领社区一班子人挨家挨户进行摸底,了解情况,为社区67名残疾人登记造册,全部建立了电子档案。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100%,康复训练率100%。谈到社区任何一个残疾人的情况,她都能如数家珍。
她深知组织网络建设和阵地建设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做好服务是残疾人工作的根本。她不仅牵头成立了社区残疾人协会,并配备了1名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和1名康复协调员,还逐步发展了一支由10名专业服务人员、1名残疾人专职社工组成的专业服务队伍、4支“扶助、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同时,她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筹资20余万元,建成了近800平方米的残疾人活动场地,包括残疾人康复室、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白托餐厅、残疾人学校、室外健身场等活动场地,并全部设有无障碍通道,配备了丰富的康复器材、娱乐设施。为给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她通过整合服务资源,与辖区内的“万众和家政服务公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签订协议,为残疾人提供了家政、白托照理、文化娱乐、康复医疗等二十余项多样化的优质服务。每年她都会以扶残、助残为主题组织社区活动,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氛围,让社区爱残助残的氛围日益浓厚。
走进社区会议室大门,迎面墙壁上“全国绿色社区创建先进单位”、“省和谐社区”、“为老服务先进集体”、“残疾人工作星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示范点”等40多项发亮的奖牌,记录着社区一班子人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历程。
二、勇于创新,敢做社区残疾人工作发展的探路兵
思想常新,工作常新,在担任社区残协主席几年来,粟晓宇始终把“创新残疾人工作方法,服务好残疾人”作为推动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法宝。
2008年,她整合辖区资源,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引入了专业的残疾人社工人才和“国际关心中国慈善协会(简称ICC)”专业服务机构,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探索了“社区、机构、社区”三康复模式,打造三位一体残疾人康复网; 2009年,引进全市第一套 “居家养残呼叫信息系统”,打造“5分钟服务圈”,在全市率先开展“居家养残”工作,探索了一套“政府主导、社区管理、无偿服务与市场化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居家养残”服务新模式;2010年4月,启动“新天托爱家园”残疾人就业项目,该项目通与环保企业联合进行产品加工制作、设立社区网站进行项目产品宣传、通过心理辅导改变残疾人就业观念,并开展环保产品制作、电脑培训、网上开店、营销管理等技能培训班,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为社区残障人士及其家属提供就业平台;2011年,开展全省“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进家庭”的试点工作,为残疾人配备最适用、适时、适合的辅助器具,确立了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坚持“个性化”和“实用性”相结合的服务理念,实现了“残疾人需要什么,我们满足什么”的最终目的。受到广大残疾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她先后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培训会议、长沙市残疾人工作会议上和天心区辅助器具进家庭工作会议上作经验发言。2011年6月8日,中残联来社区进行调研;全国各省、市、区残联领导来社区参观学习30余次,省市多家媒体以“托起残疾人的幸福”、“把阳光送到残疾人身边”等为题对社区残疾人工作作了宣传报道,社区成为长沙市首批“残疾人工作五星社区”。
三、全心全意,做好残疾人服务的贴心人
新天社区残疾人占到总人口的1.2%,她常对工作人员说:残疾人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要战胜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他们服好务。社区居民大都是拆迁安置户,经济状况差,困难群体较多,“想残疾人所想,帮残疾人所帮”成为了她的行动指南。
家住新天小区8-203的王云秀奶奶,儿子有精神疾患,孙女唐铭珏是老人领养的,在家学习无人辅导,眼看成绩却直线下降,马上要毕业考试了,王奶奶十分着急,找到社区。粟晓宇安排志愿者上门补习功课,与小铭珏谈心,王奶奶孙女顺利升入明德中学。老人的儿子时常发病,一次将家中厕所的东西全部砸烂,大便池的水漏到了楼下邻居家里。她在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里,做好邻居的解释工作,请人进行修补,一直忙到晚上把事情处理完后她才离开,她自己6岁的女儿却还在家里等着她做饭。新市街残疾人吴顺元中风瘫痪,她带头捐款,在社区发起爱心募捐行动,送上辅助器具,为这个困难家庭送去了“及时雨”,帮助他尽快康复重新站立。新天小区3栋狂躁型精神病人肖辉,家境困难无钱医治,给家人和周围邻居都造成极大的困扰。她联系民政、残联、公安、精神病院等多个部门,社区先行垫资2000元把肖辉送进医院接受专业治疗。现在,肖辉的妈妈只要一看见她就会双手合十表示感谢。在她的帮助下,社区四十岁中风偏瘫逐渐康复的肖红燕、患小儿麻痹症走出家庭的王珂鑫和李鑫、肢休残疾走上工作岗位的汤应龙,都把她当作无话不说的“知心人”,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作为一名基层残疾人工作得,粟晓宇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播撒着关爱的种子,书写着对残疾人事业的忠诚,把残疾人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让每一位残疾人找到心灵的方向,托起了每一个残疾人的幸福。
来源:区残联
作者:区残联
编辑:徐拓